短短1250米的郭亮洞,郭亮村村民用了5年2个月的时间才凿通。
凿洞用的钢钎,就消耗了12吨。
八磅重的铁锤,共打坏了4000多个。
一支钢钎打10公分深,就得重新淬火。
10公分炮眼,8镑重的铁锤要打几千次。
一个人一天一毛钱的伙食费。
当时那会吃的是玉米糊,一星期吃一顿小米捞饭,算是改善伙食。
一个强壮劳动力一天的工分值一毛二分钱。
开凿郭亮洞,离不开一个人。万洪志说:“修这个郭亮洞,如果比一场战役的话,申明信是元帅,王怀堂就是先锋大将。”
游客上下山所见到的郭亮洞天窗,是王怀堂在修洞时想出来的巧办法。
开山壮士开天窗不是为了观赏万古赤岩大峡谷的奇绝景色,而是为了方便就地扔出石渣。
郭亮村没有电,施工中没有电。夜战就挑马灯、汽灯照明。开凿时面前永远是一面坚硬的崖壁,洞深超过5米时,光线昏暗,烟尘散得慢,清渣难度大。一面天窗,既采光又通风
郭亮洞共有大大小小的天窗共36个
凿洞的路,每前进一米都充满艰难险阻。硬度达到8.3级的岩石,全靠用锤击钎,钎刃击石,凿成能装填炸药的炮眼,引爆炸碎岩石。
开凿郭亮洞刚开始时塌方频繁,伤人事故太多,工程进展得一直不是很顺利。
凿一号洞时从半腰炸,需要系绳索凌空作业。下崖需要专用绳子,供销社没得卖,到城里看看,价格贵得吓人。村里买不起,想到了牛套绳,牛拉犁用的那种绳子,是用牛皮拧成的,很粗很硬,非常结实。攀崖高手王启昌做领队,队员们将牛套绳捆在腰间,拴住一条腿,吊下去打炮眼。
专业队下崖唯一能做的防护措施就是在自己身上绑牛套绳。
条件再艰苦,郭亮村人也能克服,但安全防护措施意识的薄弱,悲剧还是发生了。
那一天,是1974年2月24日。天刚刚亮。
就在19号天窗边缘,王怀堂失足掉下悬崖。
19号天窗,王怀堂失足坠落悬崖之处。
王怀堂牺牲的时候,女儿王春莲才2岁,父亲的样子都记不住,父亲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。
王怀堂牺牲后,悲痛气氛在村里弥漫,家家早睡晚起。家里老人不让儿子去修路、女的不让丈夫去修路。
谁也不敢说打洞的事,谁也不敢往洞里走。
王春莲现在说起父亲,还是很伤心。
1974年7月份,申明信参加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先进经验交流会后,辉县、新乡地区交通局的领导来到郭亮,他们被郭亮人的精神所感动,派了愚公移山专业队支援,郭亮洞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根本性转折。
愚公移山专业队打通了27、28号天窗,干了两个多月撤走了,在28号天窗留下豁口,离地面还有近8米的高度,由郭亮人收尾。
打洞专业队队员决定再往前打。
是继续往前打,还是用台阶路接地?打洞专业队队员表示,再往前打,一定要让汽车开上郭亮村。
1976年农历8月,郭亮洞全洞贯通,只能走人,走毛驴,拉个平车,最宽处不过两米多。
汽车可沿着郭亮洞开车上山。
上一篇:
这个周末,来九莲山体验冰雪世界吧!
下一篇:
好天气和滑雪更搭配!